名师风采

首页  /  名师风采  /  正文

孙元章:沉下去做学问

更新时间 : 2007-11-17  点击次数:


   

孙元章,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二级教授/博士生导师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杰出青年基金”获得者,IEEE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。

改革者:雷厉风行   

2005年,孙元章被聘为电气工程学院院长,他取消了原有的教研室和系的建制,根据不同研究方向设立8个研究所,用院所模式取代以往的院系模式。

雷厉风行是孙元章的重要特点之一。深入了解专业培养方案后,他发现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过于随意。和教师们仔细研讨后,他提出从教学管理转向教学研究,每个研究所下设课程组,将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管理模式变成学院直管教学,建立了以研究所为科学研究团队的新模式。

“沉下去做学问,”孙元章总这样说。当老师不去做研究,无法使课本内容变得更加鲜活,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机会;做学生不研究,无法进步。“有研究水平才能得到好的研究课题。”改革后,学院突破了以往“小科研、单干户”的传统模式,逐渐形成“大科研、大团队”的现代发展模式。

建设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团队,这是孙元章的管理目标。本着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孙元章努力做到资源合理分配,加强团队合作意识,科研成果显著增多,学院得以良性发展。

苦行僧:喜欢琢磨

“我只是比较勤奋、不怕吃苦、在困难的时候愿意向别人学习而已。”孙元章这样说。

“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人,经过了自然灾害,经历了文革磨难,就不会把生活中的一般艰难当回事了。”孙元章乐观开朗,以平实坚定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。

学术上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,他说自己“喜欢琢磨,喜欢研究,更喜欢探讨。”通过和世界各地的朋友的探讨,总会迸发出一些灵感,得到启发和提升。当一个问题在自己的“琢磨”下成功解决,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。

上任伊始,孙元章面临巨大的挑战:资源分配和教学改革。他召集退休教授,耐心听取他们的改革意见;一个教授一个教授轮番做工作;让教授负责院里的行政事务,使教授在学院事务管理中有发言权;送年轻教师出国深造,请国外知名教授举办讲座……他用理性加人性的方式处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。

铺路石:为了学生

“4年里,我们到底要给学生什么?”孙元章反复问自己。为学先为人,每当孙元章请来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举办讲座,他的要求都是不仅讲技术更要讲做人。他希望通过成功人士讲述自己奋斗的经历,给学生更多的启发。

要对学生负责,就要教会他们怎样做好学问,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从2005年开始,孙元章专门组织了一个课程小组,针对大一新生开设通俗性和知识性兼顾的专业大平台课《走进电世界》,让新生一进校就接触到专业基础知识,了解自己的专业,培养研究兴趣,学会研究方法。“我们需要会创新、会做学问的学生,因为我国的电力事业要发展。不能总是看到‘中国制造’,我们渴望看到的是‘中国研发’。”这是孙元章的治学理想。

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,孙元章启动了“3.5+1.5”项目,即在武大学习三年半,在新加坡学习一年半,本硕贯通。他希望通过实践,通过海外学习和实践基地的建设,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,真正培养出能为国家作贡献的精英。

沉下去做学问,浮起来看人生——这就是孙元章教授,一个学者兼管理者的风范。